1.瑜伽的四行期
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称四行期,这四个阶段是:
(1)梵行期从5-8岁开始,到25岁。这主要是学习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由老师对他们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发育负责,其关系如父子。学生过着简朴纯洁的生活,不接触任何享乐手段,一心从师学育吠陀经典,了解在戒行方面对再生者的种种要求。他同时还学习日后于生计有用的种种知识和技艺。在老师家里,不论出身如何,所有学生都受着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也是一个体力和精神的养成期。
(2)家居期从25到50岁。学业完成后,他要回到家里,开始家庭生活。在这一时期内,他结婚、生子,以一定的职业养活家人,并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职责。作为一家之主,他还要保持好祭火,按照规定的仪节,举行必要的祭祀。这是一个典型的世俗生活期。
(3)林栖期从50岁到75岁。一个人完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到50岁就应离开家庭和自己的村庄,到森林里去居住。在这里,他放弃肉食和其他美味,仅以蔬菜和水果为生。他不再注重衣着,只拣些别人丢弃的褴褛披在身上,四方流浪,行无定踪,旁观世事,荣辱不惊,在断绝一切世俗的欲望之后,专心致力于“吠陀”和其他经典的钻研和思考。他还可以去修苦行,以获得控制自我的能力。这是一个无家、无火、无快乐、无保护的生活阶段,实际上是谋求最后解脱的预备期。
(4)遁世期大约到75岁以后,他就进入了遁世期。从此他完全弃绝人寰,住在森林里,身穿树皮衣或兽皮衣,仅靠野果和植物的根、茎为生,每天做五次祭祀。他把自己感官的感受能力限制到更低程度,摒绝一切爱和恨的冲动,既不关心自己的生死,更无喜怒哀乐之情。他渐渐放弃食物,只喝白水;最后甚至连白水也不再喝。这是对人世彻底冷漠,只待最后解脱的阶段。经过后世的发展,它更成为专心追求对于更高本体梵的亲证,以实现梵我合一为目标的最后人生阶段。印度教传统认为遁世期是人生的极致。在这样的遁世者面前,任何人都要躬身施礼,把为他服务视作莫大光荣。
2.简述瑜伽发展史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
一、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3.中国推行瑜伽从哪个朝代开始
瑜伽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四个时期:
1、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2、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
3、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印身印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4、瑜伽的现代发展
瑜伽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广泛传播的一项身心锻炼修习法。从印度传至欧美、亚太、非洲等等,因为它对心理的减压以及对生理的保健等明显作用而备受推崇。
同时不断演变出了各种各式的瑜伽分支 *** ,比如热瑜伽、哈他瑜伽、高温瑜伽、养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学。
4.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瑜伽(英文:Yoga,印地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 *** 。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 *** 。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语:??????)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 *** 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
瑜伽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古典瑜伽,一个是现代瑜伽,现在还包括了正位瑜伽。
5.瑜伽的历史
我们已经了解了“瑜伽是什么”,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瑜伽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了解了瑜伽的历史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范畴,也会让瑜伽更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经过现代的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就有了瑜伽的实践。
后来阿瑞安人进入了印度河流域,并与当地土着结合,也吸收和传承了瑜伽,做为他们宗教实践的重要修行之一,但真正将瑜伽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的,主要还是游离于当时正统的婆罗门社会以外的自由思想家的流浪的哲人伊耳,他们包括瑜伽行者,苦行者,圣者,祖师,先知和森林哲学家。透过他们的长期坚持与发展,瑜伽行法深深地进入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去了。
到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新兴的佛教也充分吸收了瑜伽,作为其宗教修行的法门,后来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强调和发展了瑜伽的修行法。(注意佛教跟瑜伽的关系) 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四个时期: 一、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的出现,将瑜伽开始有系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更精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的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阐述古典瑜伽的理论。
全书共195章节,将瑜伽定义为:yama 控制;niyama 纯洁的操守;Asana,身体姿态;Pranayama,呼吸的控制;dharana,集中意念;dhyana,冥想;Samadhi,至善境界 8个分支,意在传播瑜伽的智慧精髓。古典瑜伽的特征之一便是在修习瑜伽功的同时研读圣书。
而瑜伽经的更具颠覆性特征便是其哲学二元论,即物质必须与精神分离,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这与前-古典瑜伽或韦达瑜伽大相径庭,后者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合二为一。
三、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
《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印、身印、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后古典瑜伽的时代催生了丰富的瑜伽文学创作与各异的修习分支,其中包括瑜伽气功(hatha)与密教瑜伽哲学经典(Tantra)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瑜伽专门学校。后古典瑜伽不再渴求从现实中解脱,而是强调捕捉现在的时刻,接受现实。
四、现代瑜伽 在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瑜伽思想成为反殖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同时传统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时代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19世纪的”克须那摩却那”是现代瑜伽之父。
其后的”爱恩加”和”第斯克佳”是圣王瑜伽的领导者。另外印度锡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湿婆阿兰达”瑜伽也是二个重要的瑜伽派别。
一个练气一个练心。 西方瑜伽的兴起 公元1800年前后,操持大师Vivekanada将后古典瑜伽引进美国。
随后,后古典瑜伽历经多位大师的努力传播,奠定了西方瑜伽的传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Paramashansa Yogananda,他建立了自我实现联盟,并撰写自传讲授瑜伽。
时至今日,Yogananda所倡导的教义仍广受瑜伽修习者的推崇。 中国瑜伽的发展 瑜伽的中国起源,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
瑜伽虽起源于印度,但其核心思想却在有着同样悠久文明的中国,惊人的相似并在同一时期出现。如果抛开瑜伽来说冥想的话,我国的冥想在公元前5、6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记载比如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等,都与冥想类似。
而瑜伽强调的天人合一(YOGA相应)思想在我国的《黄帝内经》中早有说到,其思想形成于上古,而成书于周秦,与印度瑜伽“梵我一如”理论形成的《奥义书》时代大致同时。 瑜伽据说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甚至更早的古印度大陆。
公元前1400年雅利安人入侵并统治印度大陆后建立的婆罗门教沿用了瑜伽的修持 *** ,同样,印度的所有宗派,都以瑜伽作为修行的主要实践法门之一,佛教也一样。而且佛教对瑜伽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佛教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是公元67年,公元64年东汉汉明帝梦见 *** ,后派人去西域取经迎法,回来已经是公元67年了。 瑜伽在佛教中属于修持三学“戒、定、慧”中的“定”的范畴。
“定”,就是“禅定”,也是“止观”,就是瑜伽修持。所以,瑜伽传入中国应该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而YOGA的汉语音译“瑜伽”最早也是出现在汉译佛教经典中。
瑜伽是古印度各宗派对自我调制以锻炼身心的功夫的统称,印度佛教亦称禅定为瑜伽,修禅定者被称做瑜伽行者、瑜伽师、瑜伽士(男性)、瑜伽尼(女性)。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的中后期,出现瑜伽。
6.古典瑜伽的发展历史
学者将瑜伽分为五个时期:
一、吠陀瑜伽吠陀文献(大约在公元前2500-1500年)是大量的古印度典籍的综合,在这其中一开始提及瑜伽。
二、前古典时期: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三、古典时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四、后古典时期: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加上咒语、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五、现代瑜伽1893年,维伟克南达在宗教会议上介绍瑜伽,并从此给美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从此瑜伽开始在这一大洲广为传播。
7.瑜伽发展历史是什么
一、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现为止,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 *** 、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确的记载瑜伽,到《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圣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三。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
主要包括了“瑜伽奥义书”,密教和诃陀瑜伽。“瑜伽奥义书”有二十一部,在这些“奥义书”中,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 *** ,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 *** 法,七轮等、手英身英尚师之结合,是后古典时期瑜伽的精华。 。
8.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5000—700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
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 *** ,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 *** 法。
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减压养心修习瑜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集中精神的能力,舒缓紧张、减轻压抑、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内心的平和安宁,使人的心态健康良好,通过瑜伽完全呼吸、打坐和各种 *** 法,调节神经系统,消除紧张与疲劳。
2、调理养生瑜伽通过推、拉、扭、挤、伸等各种姿势对内脏器官起到自我 *** 的作用,增强自愈力,预防各种疾病,如偏头痛、失眠、便秘、肠胃病、关节炎等。3、美体养颜瑜伽可以矫正由于日常的劳累或不良的坐姿造成的记住变形,可以改善不良体态,增强自信心,拉伸肌肉系统,使人体线条优美,并有减肥功效;瑜伽可以强化生理机能,调节内分泌,使人体新陈代谢更加良好,延缓衰老,容颜光彩照人。
4、修心养性瑜伽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你自然地改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也让你充满自信、心胸豁达开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