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过什么名言关于礼仪礼貌,或礼节
1、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4、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1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1、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6、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孔子说过什么名言关于礼仪礼貌,或礼节
1、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7、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4、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1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1、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6、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孔子的礼仪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孔子·文明·礼貌·礼仪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
文明·孔子·礼仪·礼貌
知耻近乎勇。
——孔子
文明·孔子·道德·礼仪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孔子
礼仪
礼者,敬人也。
——孔子
礼仪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
文明·礼貌·孔子·礼仪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孔子·论语·友谊·礼仪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孔子·理想·论语·法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孔子·论语·美德·礼仪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礼貌·孔子·礼仪·励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
孔子·廉政·自信·中国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
孔子·论语·谦虚·礼仪
—— 我是有底线的 ——
4.孔子的礼貌名言名句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更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④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学 *** 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 *** 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更高道德准则。
⑧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
5.论语中关于礼节的句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 *** 兴于仁;故旧不遗, *** 不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
成於乐。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6.国学中有关文明礼仪的句子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说话态度和气,语言礼貌文明,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说话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会让人心生怨恨,招来灾祸.
7.关于礼貌 礼仪的名言警句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 *** 起于贫穷(汉·王符)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8、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9、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10、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11、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12、礼仪不良有两种:之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引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