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你去过吗
1、普洱旅游景点有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犀牛坪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园、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等。
2、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犀牛坪景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东南42公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3、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云南普洱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
4、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普洱茶博览苑功能完善,集吃、住、游、购物、娱乐为一体,是广大游客体验普洱茶文化、赏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5、孟连土司边境旅游区: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较完整的1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6、思茅梅子湖公园: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思茅区的梅子湖公园,原名“红旗水库”,主要用于居民饮水和灌溉农田,地址在思茅城东南五公里外的梅子河。经多年休整培植,现为思茅的游览风景区。
7、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大道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东侧旅游环线大桥旁,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古老神奇的商道。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有:
1、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这里已经建成了十三个专题园:热带果树资源园、荫生植物园、棕榈植物园、水生植物园、民族植物园、药用植物区、龙脑香植物区、香料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榕树园、树木园、名树名花园。
周围散落有傣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兄弟村寨,是一个以热带雨林为主,集科研、植物种质保存、科普和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国更大植物园。该园建于1959年,在900公顷的土地上,还建立二十多个专类植物园区,集中了各类热带植物1500余种,使葫芦岛上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看点:在葫芦岛上,各种热带雨林景观使人流连忘返。顶天立地的“大板根”、残忍的“绞 *** 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奇特的“老茎开花”以及林间飞舞的巨藤所组成的奇观,令游客感到神奇莫测。
那些会变颜色的花、让酸水果变甜的神秘果、随音乐节律颤动的跳舞草、按时开花的时钟花,以及树浆剧毒的“见血封喉”等奇花异木,都使游客感到十分神秘,惊叹不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葫芦岛,等于没有到西双版纳”。出了植物园东大门,可与当地漂流公司联系,参加罗梭江漂流。
2、傣族园
傣族园,全称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 *** 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之一期 *** 4200万元,已完成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旅游购物区地下水管、电线的埋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已于1999年8月1日开门迎客。
傣族园二期工程预计 *** 6000万元,将建成民俗旅游度假区,大型游乐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 *** 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之一期 *** 4200万元,已完成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旅游购物区地下水管、电线的埋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已于99年8月1日开门迎客。主要景点西双版纳傣族园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迎宾广场:对游客进入傣族园进行傣家礼仪欢迎。
3、勐腊望天树
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州内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之美誉。望天树适应能力强,寿命长,用途广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勐腊补蛙望天树景区,坐落在勐腊县城东北方补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0公倾。距县城约十多公里,现已有六公里铺设成柏油路面。景区内建有旅馆、空中走廊,既可游玩,也可住宿。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之中。如果你到望天树景区游玩,首先一定要去“空中走廊”体验一下那种令人既惊又险的感觉。
这走廊长2.5公里,是用粗大的铁索在高大的望天树之间连接建成,用钢绳悬吊,尼龙绳、网作护栏,铝合金梯子作踏板,每一段均与修在树干上的木质平台相连接。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是国内之一条空中走廊。走廊高20多米,游人尽可在走廊上舒心漫步,极目饱览欣赏原始森林的美景,欣赏百态千姿的热带植物群落。接着您可在热带雨林中的望天树景区尽情观赏自然界的种种奇观。
4、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景洪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是由浙江金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全额 *** ,总占地面积25000亩,是西双版纳更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城区以东,澜沧江以北一处叫菜阳河的山谷内。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约8公里,正在改建的西双版纳昆洛公路从公园北沿通过,是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最近的一处森林公园。公园地处海拔720米-1355米的河谷地带,占地面积3万亩,以开展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科考观光旅游为主,兼容民族风情展示,休闲度假避暑等内容。该园在菜阳河两岸,已开辟了6个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即公园接待区、野外游憩区、西双版纳观光游览区、森林保护区、花果林木区及中心游憩区。
5、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在佛历2883年(即公元1848年,清咸丰年间)战争中被毁,距今已有169年。佛寺于2005年开始重建,于同年3月9日举行了大型的土地开光仪式,于2005年5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大殿奠基开光仪式,在大殿施工时,挖掘出大量的银币、银盒、佛教法事用品等。佛寺于2007年11月3日一期工程竣工,竣工之时,邀请了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开光大典的各民族佛教信众达65万人之多。占地面积400亩,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
6、勐泐文化园
勐泐文化园景区位于景洪市东郊,澜沧江和流沙河交汇处,景洪至橄榄坝公路旁,离景洪市中心4公里。景区坐落在傣王宫遗址范围内,拥有反映西双版纳历史文化的勐泐博物馆、傣王宫遗址和遗物以及来自热带雨林中的珍稀奇特的猿猴。 勐泐博物馆展示出一千余件反映西双版纳历史文化的精品文物,有代表土司政权的大小土司头人印章51枚、土司头人和官府其他政务用品100余件、傣王王室的独特银质手工艺品150余件、做工精细并且图案鲜明的织锦200余条、古老的民族服饰100余套,还有宗教物品、民族生产生活用品、民族乐器等。 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2件,国家三级文物41件,文物年代最早的达东周时期。这千余件珍贵的文物集中展示了西双版纳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景区内的塔庄慕、塔庄董、圣泉是傣王宫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在傣族人民心目中享有盛名,闻名于东南亚各国。塔庄慕、塔庄董都是景洪坝区有名的“九塔十二城”古迹中“九塔”之一,塔庄慕位居九塔之首。据史料记载,塔庄慕始建于公元388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塔庄慕、塔庄董、圣泉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物。
7、景洪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位于景洪市东南方,距城区约2公里,处于澜沧江与流沙河汇合的三角地带,占地面积11.54万平方米。园内风光明媚,林木蓊郁,稀有的铁刀木、各类果树比比皆是,是人们观赏游玩的理想园地。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石老的公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西双版纳傣王的御花园,在傣族历史上曾为封建领主召片领和土司们游玩赏花之所。传说傣王妃来公园游玩时,公园的美丽景色吸引了王妃的灵魂,因此取名春欢公园,傣意为“灵魂之园”。景洪曼听公园内既有地造天成的自然景观,又有人工培育的奇花异卉和园林建筑。游园的客人既可观赏古朴的自然景色,又可鉴赏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人文景观。进入曼听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全身铜像。铜像左边是泰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株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公园里还修建了圣洁的曼飞龙笋塔、西双版纳瓦八洁总佛寺和精美的景真八角亭模拟造型以及四角亭、六角亭和傣族萨拉亭等设施。公园旁是曼听傣族村寨,这些共同形成了公园、村寨和佛寺三位一体的游乐点。
8、西双版纳茶马古道景区
茶马古道风景区是云南省集中展示茶文化、茶科技、茶产品的重要窗口。是集观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训、良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是按旅游景区规范标准建设的高起点、高档次、大规模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充分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优质茶地和科技优势: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将古老的茶马古道和现代的有机茶园,各少数民族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集中展现;将传统的茶事活动同现代先进的茶叶科技、茶文化融为一体,集中展示茶的发展历史和科技成果;是集中展现、传承、发展普洱茶文化的旅游景区。区内地势起伏、地貌优美、山水乡间、风光秀丽是您选择体验生活、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9、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博物馆主展区分为5大板块,之一板块为“勐泐回望——西双版纳历史帆影”,通过考古发现、汉文及傣文文献的记载,以及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解放以来,在中国 *** 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做主,齐心协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的光辉历程,讲述西双版纳历史沿革。第二板块为“和睦颂歌——西双版纳民族风采”,以单元形式展示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相互交融又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第三板块为“雨林情韵——西双版纳自然掠影”,展示西双版纳地理、自然和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状貌。第四板块为“文化兴边——多民族的和谐家园”,展示各民族的文化典籍与艺术遗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成果,以及能歌善舞的各民族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促进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风貌。地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雨林大道类型: 博物馆等级: AAAA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2:00(11:30停止入馆)
10、西双版纳野象谷
野象谷位于213国道西侧,西双版纳的野象,主要集中生活在勐养自然保护区内。现在野象谷主景区内建起了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森林酒吧。勐养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中现存亚洲象近300头,现驯养大象16头(含表演象),是我国之一所驯象表演学校。每天上午11:00至12:00,下午2:00至3:00为游客表演节目,不另收费,与大象合影每次收费10元、20元、30元、50元不等。中国的野象,目前仅存在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中。而西双版纳野象谷,是野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因其方便的交通和独特的热带森林景观而成为近年来西双版纳的旅游热点,在那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野象,那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景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三岔河自然保护区以其特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景观和数量较多的野生亚洲象(约130多头)而著称于世。公园所在地原来就有一个野象经常出没饮水的象塘,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属有关单位就在象塘附近的河畔投放食盐,长期对野象进行引诱,成群的野象不时出现在河畔,到象塘饮水和0食人工投放的食盐。因此,自1991年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局就在此
云南临沧市旅游景点
云南临沧旅游必去的景点如下:
1、临沧沧源崖画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 *** 的。
2、临沧沧源佤山
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景点199个,总面积147.34平方公里。
3、五老山森林公园
位于临沧县城郊25公里处,景区内山川壮观、奇石林立、密林入海、流泉飞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天象奇景可谓美不胜收。
4、临沧凤庆凤山公园
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也是人们“登山观城景,入林赏凝烟”的游览好去处。
5、临沧茶文化风景园
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区。景区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差异、茶经、茶舞等茶文化精华。
普洱市旅游景点大全
1、普洱茶马古道风景区。在思茅(普洱)州普洱(宁洱)县的那柯里村,区内遗存有一条铺就于崇山峻岭的石子大道--茶巴古道,由人工磨制的条石和砾石铺成,石板上深达两厘米的马蹄印是古道的更好见证。
它是古代滇南的茶盐之路,普洱茶和磨黑盐都由此道出境,又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
2、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位于云南省思茅市营盘山万亩观光茶园中,距思茅城29公里,交通便利。茶博苑按4A级景区建设,核心区占地287亩,主体建筑34栋,面积8639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苑中有博物馆、问茶楼、采茶区、茶作坊、茶祖殿、品鉴、嘉烩坊、村村寨寨、闲怡居等九大景区,展出了普洱茶的加工流程、相关文物,字画等,充分体现了普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市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重要 *** 。
普洱茶博览苑功能完善,集吃、住、游、购物、娱乐为一体,是广大游客体验普洱茶文化、赏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3、西盟佤族生态旅游区 。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东、东北、东南环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89.33公里。
西盟是一个以佤族为主、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西盟的社会型态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沿袭着“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结绳记数”、“有酒大家喝、有饭大家吃”的生产、生活方式。
用原始方式 *** 而成的陶器、乐器、绘画、织染等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性。丰富多彩的民间传奇故事和歌舞仍保留着佤族原始部落独特的风格。
西盟县旅游景区众多,有勐梭龙潭-龙摩爷景区、里坎瀑布景区、木依吉神谷景区、佤山榕树王、爬街生态自然民俗村、佤山云海、佤山天池、三 *** 佛房遗址、国门之一寨——勐卡镇娜妥坝等景点;还有木鼓节、新米节、剽牛、祭祀朝拜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4、孟连土司边境旅游区。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建筑合壁的古代建筑群,占地1.2万多平方米,有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其他附属建筑。外有2米多高的围墙,四周有4道侧门。主体建筑议事厅是1座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房屋。整组建筑群系木结构,其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建筑形式,其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建筑的风格。孟连宣抚司署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较完整的1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5年省 *** 批准公布为之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坡道循着山势攀升,在上城区的高地上,宣抚司署的二叠小歇山式飞檐斗拱门堂一派庄严地矗立于我们面前。13级石踏道旁是4株高大浓密的棕榈树,8根金色门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令人想起宣抚司署在傣语中被称为“贺罕”,意思就是“金色的王宫”。
进得门来,三檐歇山顶干栏式的议事厅呈现眼前,长23.2米,宽16.1米,高10.2米,面阔7间,进深5间,规制宏敞,非常气派。一层的褐红色木地板擦得很干净,透出檐外天光,似水浮动。
5、景东文庙。 景东县文庙景东文庙位于景东老城中心地段,左邻景东更高学府——景东一中,是滇西南更大的孔庙,又叫黉学,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总面积5292平方米,曾多次遭战乱焚毁,又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1984年由国家拨款重修,整座建筑为多级台阶庭院式建筑群。文庙背靠巍巍无量山,面临滔滔川河水,五条蛟龙朝圣人,一只采凤拜先师。自然景观十分优美。
在古梅、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更富有诗情画意。文庙内有半池、棂星门、大成殿、厢房等建筑。其中半池是用条石砌成的一个月牙池,美观大方。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学校叫泮宫,泮宫前一个月牙形水池,称为泮池,孔子是鲁国人,在鲁国讲过学,所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后来人凡修文庙时都要修个泮池。
当时学生进学校读书亦称入池。泮池周围有45根石柱和41块板石组成护栏,池上的石拱桥两边有6根石柱和5块石栏板,凡入此庙得从桥上走过,意味着过了石桥就要抛去一切私心杂念,虔诚膜拜,方能登峰造极、金榜题名。棂星门亦称田星。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游览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景区位于临翔区城郊,占地110公顷,是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工程之一。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区。景区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
临沧茶文化的概述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畔,北纬23°线边缘地区。全区辖8县、89个乡镇。其中有耿马、沧源、双江三个民族自治县和23个民族乡,澜沧江、怒江环抱其境,北回归线横贯全区,都说这里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7~19℃,是典型的四季如春之地。在这片2.4万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汉族和佤、彝、傣、拉祜、布朗、德昂、苗等25种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从徐霞客游记所提到的凤庆县大寺、鲁史、犀牛等地,直到双江勐库冰岛野生古茶林以及沧源古茶园,横跨临沧、云县两县,是可称之为“茶乡”的澜沧江“茶文化板块”之一。
临沧区是一个绿色生物资源的宝库,云南享有的“植物王国”美称,临沧区则可以说是云南“植物王国”里的“王国”之一。全区热带、亚热带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雾多、雨多和夹在澜沧江、怒江两江之间,气候温和溼润之优越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甘蔗、橡胶、咖啡、南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有原始野生的千年古茶树或千亩连片千年古茶园,有展示茶文化特色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有民间广为流传的用茶的起源故事以及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加之徐霞客在顺宁***今凤庆县***考察发现了名品“太华茶”和冯绍裘创制国际名茶——“滇红”,全区又有近70万亩的满山遍野的茶园和享誉世界更高茶价的名牌茶,临沧地区,已不愧是云南、中国和世界更大的“茶乡”;临沧区的名茶,已不愧是受英国女王倩睐的世界优级茶品。
古茶根深源长
临沧地区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具有独特的云南大叶茶种,又有制茶及贸易往来的社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顺宁府志》载:“顺宁,旧名庆甸,本蒲蛮之后,有悠久的种茶历史”,野生茶更是另人刮目相看。
野生种 区内的树龄超过2500年面积373公顷***5595亩***的双江勐库野生茶林。其最突出的野生特点:一是从地理分布上垂直分布在海拔2250~2720米的原始森林中;二是树势,叶片等均具有明显的野生茶形态特征。其中一株高22米的乔木,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20.6米,分枝密充中等,生长势强;叶片为椭园形,长13.8~16.5厘米,宽6.2~7.5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脉无毛,侧脉9~11对。进入春季开采期,一叶三叶长6.5厘米,一叶三叶长7.5厘米,芽和嫩叶为浅绿色,鳞片呈黄绿色。唐代陆羽《茶经》,开宗之句为“茶者,南之方嘉木也”。指出茶叶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就是云南。唐代《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变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银生”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地区。说明早在唐朝时,滇西南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朝,云南临沧区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到临沧区凤庆县大寺高枧槽时,住在一个姓梅的农家,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当时,朝庭的官宦人家都喜欢喝云南茶、临沧茶。《红楼梦》第63回记述:“林之孝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史书记载的“银生界诸山”当时区域包括今临沧地区范围内的凤庆县的夹江一带和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临沧县范围的邦东、马台以及双江县一带。当时的普洱***银生城***是滇西的茶叶集散地而名声远传。沧源糯良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双江冰岛等地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内均发现相联几十株至上千株,上万株成片野生茶树群落,大的高达10~21米,直径20~54.4米,树幅6×8~6×10米,凤庆大黑山龙塘箐旁的锦秀桂花村部分遗留的老房屋木木 梁 柱及装修的木板均为大茶树。经科研部门历次对茶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资料证明,临沧境内有云南大叶茶群体野生种,属茶树资源原产地之一。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树,凤庆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一株高 9.03米,胸径1.6米,围粗5.82米的大茶树,近年据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认定,已有3750年的历史,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最粗壮的大茶树,被专家誉为“香竹皇”,说明临沧区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外学者认为:云南发现的大叶茶,早于他省,尤以澜沧江两岸为最多。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临沧地区地处澜沧江畔,宜茶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天独厚,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沧源县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高程范围内,全区8县均有野生茶分布。
栽培种 临沧大叶茶栽培记载见于《顺宁杂着》:“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之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双江勐勐土司派人从外地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活150余株***1980年查证,冰岛尚存之一批引种30余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驮,在顺宁繁殖,称为“元头种”,凤庆大寺乡平河现有两株。元头种在顺宁繁殖,并形成凤庆大叶茶群体品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云县茶房绅士石峻从勐库购进茶籽30驮,在茶房定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顺宁知府琦嶙督实业团长甘自东和木证明等开辟凤山,自勐库引种种植,并设实业局于半山,主持推广茶业,环山数十里普遍种茶约五万余株,五年采摘,总计得茶2.5万余公斤。宣统元年***1909年***缅宁署通判房星东购入茶籽分发各乡种植,栽活十万余株,随后,实业局长邱裕文又督促种茶,遍及全县六七千户,年产八千至一万驮,由康藏商人收购运销外地。宣统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镇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种茶,屡次从勐库引种种植。时至今日,居住在勐库野生茶树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寨、豆腐寨、大富赛和小富赛的茶农还经常到古茶林挖茶树幼苗补植自家茶园。据了解,此法效行已久,并且野生茶树等成长后茶叶质量、产量与栽培型的茶叶品质、数量均无大的差异,甚至在抗病能力方面尤于栽培种群。
韵味无穷的茶道
临沧既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又是一个完整保留悠久饮茶习俗的地区。可谓临沧有多少年的人类文明史,就有多少年的茶道文化。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茶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相吻合。诗人韦应物说: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卢仝的《茶歌》更道尽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以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而今资讯时代,风云变幻,工作生活节奏感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茶文化的薰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凤庆时,先民用“百抖太华茶”招待他,呷了一口淡黄清澈的茶汤,只觉得香气馥郁,浓香纯正;再饮,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连声赞叹:所品饮过之茶不可胜数,可如此好喝的茶,还从未喝过,于是欣喜吟诵起唐宋诗人东野居士戴丙的《尝茶》诗:“白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并动情地写下了当天的日记:“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的传诵千古的品饮百抖太华的茶日记,使中国茶文化更具韵味和魅力。《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历史上春茶会,往来省内外客商多如行云。茶马古驿道上青龙江桥马 *** 声不断,吆喝声不绝于耳,春茶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走俏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37个国家和地区,更高年创汇达700多万美元。如今的凤庆“早春绿”茶,香气似花沁人心脾,鲜爽而持久;回味似蜜甜净,浓烈而甘醇。“一杯春绿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人类的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南方,起源于云南澜沧江畔。随着四大发明的传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的茶文化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以及海道向四方远传,最终传遍于世界。
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云南各民族公认德昂族是“古老的茶农”,而德昂族就是临沧区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据载:德昂族是云南最早发现茶叶有药用功能并把茶叶作饮料的少数民族。世居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种茶、饮茶传统习俗。唐代诗人卢仝写下了传唱千年的《茶歌》;陆游写茶诗三百篇,苏东坡伴着紫砂茶壶吟诗挥毫;乾隆皇帝四次游访西湖茶区,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爱茶艺,留下名剧《茶馆》。把茶文化提高到皇家的高度和反映到人类灵魂的深度。临沧各地各民族传统的饮茶习俗丰富而又各异,饮用 *** 以姜茶、糊米茶、糖茶、盐茶、嚼茶、烤茶、煨茶为多。其中,习惯饮烤茶是临沧地区12个世居民族的癖好, *** 是先将小土罐置于火塘上烤烫,随意抓一把春、夏、秋、冬茶放入罐内,边烤边抖,边抖边烤,使茶叶均匀加热,抖动100次为宜***又名“百斗茶”***,待茶香气扑鼻,茶杆泡黄,稍有爆声时,冲入滚滚的山泉水,“ 口 兹 ”的一响,水注将浮沫冲出罐口***又名“冲天茶”***,清香四溢,稍后,倒入杯中品 尝。民间有头道苦、二道涩***略带石头、竹子的自然清香***,三茶四茶好敬客***色、香、味俱全***。每当呷上一口烤罐茶,顿觉满口留香,甘甜浓郁,酽味中带有几分鲜爽,再饮,倍觉清香甘醇,心旷神怡。难怪来自北国的作家,《山西文学》副主编燕治国激动地称誉临沧茶道:“南国水土南国情,丽人城中品佳茗;他日我回太行去,醉里常思茶山青”。
李鉴尧先生写诗赞道:“喝一口,神清气爽;喝两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云游仙乡。识得茶味与世味,今日诗仙应你当”。临沧生产大叶的各族农民千百年来创造了茶具、茶礼、茶歌、茶舞、茶的故事、茶的氛围,陶冶了情操,炼铸了好客的心灵,美化了环境,怎不使远方的客人陶醉!怎不使四方的朋友美梦常在!全国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的比例为***,我区每百人口中百岁老人所占比例为24.8,临沧现有57位百岁长寿老人,皆是嗜好饮茶之人。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自然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势日益高涨,临沧有必要发挥大叶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的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及茶用品,不断拉长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临沧大叶茶产业。深化茶文化的发展,拓宽茶道的领域,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将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临沧地区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作了加强。
如今,临沧又建成东南亚更大的茶文化风情园,占地面积110公顷,总 *** 3480万元。茶文化风情园以临沧茶为灵魂,融民族风情为一体,集行、游、购、食、宿、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点,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临沧大叶茶为龙头,以临沧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为视窗,涵盖临沧区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云南茶文化的内涵。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位于临沧行署以北3公里的忙畔青龙山茶园,1998年被省 *** 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2001年3~4月,临沧机场通航暨首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之际,她以热情美丽的英姿和现代新型企业的风貌欢迎四方宾客。最近,著名作家彭荆风等一行23人以及省地方志办主任、副研究员胡华生、省通志馆副馆长、副编审李成鼎等文人墨客先后在茶文化风景园谈笑风生,观赏著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喷泉、曼生十八式、茶壶雕塑、茶圣陆羽塑像、《茶经》全文、游客制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陈列展、茶艺茶道馆、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级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每日络绎不绝,他们无不为临沧丰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对人们的陶冶作用是通过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联想过程而实现的。泡茶、品茶是一种别致的艺术创作活动,需要调身、调息、调心,达到敬、清、和、静的心境,并与壶、杯、茶、水、境发生物我两忘的沟通。加之泡茶者与品茶者都处在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中,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运空灵的乐曲、乐舞,人们的心情从现实的功利关系中超脱出来,进入理想的茶道境界。高雅、清静的茶馆还是人们访亲会友、交流资讯、会谈商务的理想之所。
念好“茶经”,弘扬临沧茶文化,振兴临沧茶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作发展,临沧社会将更文明,更美好。她将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编织成一幅红花与绿叶,金光与美玉交相辉映的、多姿多彩的巨大美景展现于21世纪,成为新世纪最新、最美、更具特色的“世外桃园”屹立于“太阳转身的地方”,让世人神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