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弥勒旅游景点
在到红河弥勒进行游玩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的景点,那么都有哪些好的景点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红河弥勒十大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红河弥勒旅游景点
1、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
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城北方,距弥勒县城21千米,距石林风景区40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930千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异石林立,树木繁密,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不仅是阿细跳月发源地,还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最盛行的地方之一,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阿细跳月、阿细祭火、阿细斗牛、阿细摔跤是可邑村旅游特色活动 *** ,古老纯朴的阿细婚俗、民风民俗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邑民俗文化生态村,意为吉祥之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州弥勒县城北端,地处东经10305,,北纬2402,。可邑村距省府132公里,距昆河公路5千米,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属于封闭型岩溶发育的高山地区,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异石与多种植被相处共生,山林面积192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可邑村1564亩耕地被嶙峋乱石分割得零零碎碎,人畜饮水靠家庭水窖,主要经济收入靠种烟和核桃为主,这里聚居着彝族阿细支系188户718人,2011年旅游收入150万元,接待游客25000人次。2011年人均收入5800元。
可邑座落在靠西、南、北的斜坡上,掩映在核桃、香椿树中,四面青山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新鲜,风景宜人。可邑村是阿细歌舞“阿细跳月”发源地之一,也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盛行的地方之一,也是民俗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同时也是云南省最早开展反蒋武装斗争的根据地之一。
一、可邑烽火台
烽火台是阿细人用来传递信息的。古时阿细人多于战争和匪患,为确保信息的传递,在视线极好的各村各寨的山顶上都建造了许多烽火台,硝烟散尽,保存下来的烽火台已成为旅游的景点。可邑村烽火台有三座,每相隔一里就有一座,狼烟再起,鼓声阵阵,烽火台传递的却是尊贵的客人到来的信息,表示尊贵的客人已到来,请寨子的人们 *** 鸡宰羊,准备美酒,载歌载舞,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二、可邑寨门
古时候,阿细人为防止匪患、野兽、瘟疫入侵,村村寨寨都建有城墙,可邑村也建了城墙,共有3道寨门,现保留下了今天我们大家所看到的这一道,成为迎宾门。可邑村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宾客。入寨有三道仪式,一是跨过用清香树叶(阿细人认为清香树叶能驱鬼避邪)点燃的“火塘”,表示清除来客身上的污秽;二是喝一口用玉米酿制的农家包谷酒,表示去除客人身上的困乏;三是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到来,表示来客已成为彝家的一员,可以干干净净地进入寨子了。
三、密枝林
阿细人,从原始到现代均传说自己的先祖是远古时祖母与龙0所生,故而有祭龙即祭祖先的活动。人们都认定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至初三日各村寨的龙神即祖先都集中到自己的密枝山林内,每年初二至初三日,村主(村长)带毕摩和全村相关人员到密枝山,由毕摩主持进行祭祀活动,共同祈求龙神(祖先)当年赐给全村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季平安。
密枝节是阿细人对人类万物生存繁衍的追溯,是对生殖繁育崇拜的一项活动。
每年的密枝节前,就要在村中选定一位威望较高的长者做神主,被选中的人要提前三天净身(洗澡、不与女人同床)等。农历二月二日这天,被派为代表的男子们从村子里牵着山羊,端着装在器皿中的五谷、酒等祭祀用品,进入密枝林。在一棵高大的神树下,神主肃穆地坐在地上。几位长者毕恭毕敬地把供品摆放在神主前,祭祀的人们在神树前肃穆地伫立,由毕摩演唱祭祀歌,等毕摩唱毕,把拉去的山羊宰 *** 后取出-和其它的祭品一同供在神树下,众人向神树、神主磕头。
祭祀仪式结束后,一群天真可爱的小男娃娃密枝里钻出来,一个个打扮成小羊羔模样唱着:“刀给、弦给、吃吃嘎嘎挖给,塘边青蛙背着跑,灶头蟑螂成双对,地里蚂蚱尾对尾,半夜老猫叫不停……”边唱边往村中跑去,到了村中,这一些小羊羔就边唱边挨家挨户讨白酒水喝,意为给小羊羔喝水,在寨子中央的打谷场上,神主家的亲属给小羊羔分干巴,舀糯米粥。意思是在种神的庇佑下,牲畜兴 *** 发展。等到所有仪式结束后,众人们在密枝林边的空地上生火做饭菜共进晚餐。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神主要在村子中一家一户去送五谷种,小娃娃们随后跟着唱一些有关生殖方面的儿歌。
四、阿细跳月的由来
有一个美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特大火灾,漫山遍野烈火熊熊,阿细的家园眼看就要被烈火吞没,阿细人青年阿者毅然率众用树枝扑打野火,为了不被火星烫到脚,人们不由自主的喊着“阿啧、阿啧啧”,边喊边跳边打火。打了三天三夜,野火终于扑灭。阿细人欣喜若狂,为了庆贺灭火的喜悦,男人们把树枝抱在胸前,女人们拍着巴掌,男女排成两排跳了起来,一直跳到月亮出来,经过演变,阿细跳月从此产生。现在的男女青年也通常用阿细跳月的形式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 *** 十分重视、关怀和支持“阿细跳月”,使之走出山门、走出省门、走出国门,到波兰、朝鲜、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奥地利及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986年美国乐坛把“阿细跳月”列为世界十大著名乐曲之一,并在白宫中休时播放“阿细跳月”。
五、生活场景图
阿细人民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富有诗情画意,在这里就介绍几个跟日常生活有关的场景。
1.在阿细地区,每年的五、六月份,山上、地里都会生长一中野生食用菌——鸡枞,那刚出土的鸡枞鲜嫩、肥美,是阿细人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图上的场景就是彝族阿细人在挖鸡枞。
2.阿细人是聪明、智慧的民族,家中生产生活用具基本是就地取材,自己 *** 。图上表现的,就是阿细人用当地的水冬瓜树 *** 挑水用的木桶。
3.有句俗语说“靠山吃山”,阿细山区有丰富的资源,图上反映的是阿细人正在采食野生马蜂。
4.图上反映的是阿细妇女在农忙空余之闲,用一种叫做“响篾”的乐器演奏阿细山歌,表达生活幸福、怀念年轻时代的情感。
5.《阿细先基》是阿细人的口传创世史诗,反映了阿细人民的创世历程、谈情说爱、婚丧嫁娶等,图为两位老者正在吟唱阿细先基。通过吟唱使阿细先基得以代代相传。
6.由于阿细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多地快小,不适宜机械化作业,聪明的阿细人就利用牛来耕田种地。图为阿细人用牛和自制的犁耙在耕地播种。
7.竹子在阿细地区随处可见,勤劳的阿细人用竹子来编制各种生产生活容器,用来搬运、盛装粮食等东西。图为阿细人正在编制背箩。
8.以前,阿细地区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各种生活用具缺乏,以至人们只能用自制的家什来劳作。图为阿细人正在自制镰刀来理发。
9.阿细妇女聪慧、善良,心灵手巧,善于用五颜六色的刺绣来点缀、装扮自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她们的服饰上到处展现着自己手工刺绣的花鸟及各种象征性的图案。图为阿细妇女正在刺绣。
六、屋檐图案
阿细人屋檐墙面上会根据各家的喜好绘制蝙蝠、老虎、大三弦、牛角等图案,表示图腾崇拜, *** 一家老小四季平安之意思。
七、阿细人崇拜虎
阿细人一直十分崇拜虎,认为虎是兽中之王,勇猛无比,能征服一切,所以把老虎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视自己为虎的民族,意思是自己也象老虎一样勇猛无比,同时虎能保护自己的平安,因而称自己为:“倮倮”,“倮”就是彝族语“虎”的发音和意思。
八、阿细婚俗
阿细青年男女,年到十七八岁就自由恋爱选择婚姻大事。阿细男女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媒婆,不需介绍。一般有四种相互认识的机会:通常在“阿细跳月”时相互认识;二是唱《先基》时相互抒发感情表达恋情相识;第三是在生产生活中认识;第四是在摔跤、赶集等各种-场上相识。
阿细青年男女结婚手续极为简便,不要彩礼、不送嫁妆,不请客摆酒宴,婚礼仪式很大部分是在劳动中进行。双方中意之后,即约定时间结婚。结婚那天,女方自带劳动工具来到两村交界上等候,男方就去把她领回来,一到家,男的说:“爸爸妈妈,我领媳妇回来了”。女的说:“爸爸妈妈,我做媳妇来了”。经一天的劳动能检验出女方能否吃苦俭朴,若有毛病即撤销婚约;中意了,第二天男方回女方家,进门头一件大事是挑水。如果女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让挑水的未来女婿进家,把水倒入水缸里。如果不同意就不让倒入缸中。从男方到女方回门的这天,不论离家多远,吃过晚饭,当晚一定要回到家中。在回家的路上,新媳妇将事先找好的柴禾背好,男子扛着一把斧头及木柴,待天色夜幕降临时到家中。这就是所谓“一背烧柴表忠心,一担清水定终身”内涵所在。
九、驱火妖
阿细人从古至今都传说着:在远古的时候,世上无火,人们冻得浑身发抖,手脚麻木,只有拥在一起取暖;有一个叫“木邓”的人,却骑在一棵朽木上,用一根木棍不停地在朽木上钻动,钻了三天三夜,身体暖和了,朽木也钻出火星,以此世上便有了火。火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光明和希望。但是,火中还有部分火妖,火妖会烧毁房屋、烧掉森林资源,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因此,要将火妖赶走。每年的二月至三月根据本村的气候情况决定比较适应的一天,由村长带毕摩和全村相关人员进行驱赶火妖活动,即由毕摩念经钻木取火,取出的火星为“新火”,把火妖分出来由两人抬着走,村里的青年男女,用多种颜料绘面纹身,装扮成各种怪兽,并用棕叶、棕片、树叶等等遮住下身,一些人手抓牛粪、马粪、灶灰,一些人手持木刀、木棍、木叉等器具,将火妖赶出村外不会危害村民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同时,亦是警示人们安全用火。
十、阿细祭火
阿细“祭火”,是弥勒彝族阿细人独特的原始宗教文化。相传,在那古老的年代,雷击出“火”被风雨熄灭,阿细先民钻木取火,农历二月初三钻出火星再次带来欢乐与温暖。为此,彝族阿细人把“火”当万物之神力进行崇拜,并把农历二月初三定为“火”的生命日,举行盛大的“跳火神、迎新火”等祭祀狂欢活动。
活动前夕,家家户户,屋内屋外,村里村外清扫干净,准备迎接四方客,已出嫁的姑娘请回娘家挑水、背柴备办节日事宜。入夜,各家邀客围聚火塘边,主人用瓜籽、花生和玉米甜白酒招待,叙友情,谈家常,话远景,火花飞溅笑声不断。祭火事宜就在这欢乐喜悦的气氛中商定。
龙是阿细人的“君主”。先有“龙”后出“火”、“龙”和“火”都给阿细人带来不少恩惠。“龙”管天,祭龙必求风调雨顺,祭火前一天(二月初二)就是祭龙的日子。凌晨,村长张罗村民,抬上祭品和活猪,到了密枝山,松毛铺满龙树脚,摆好供品,宰猪念经,焚香跪拜祈祷。祭毕,就在密枝山上吃顿祖先饭,宴席 *** ,众人吆喝欢呼助兴,同欢共饮,举杯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二月初三,就是“祭火”的日子。黎明到来,家庭主妇早起盛装,用煮好的糖鸡蛋,粑粑丝款待客人。年青小伙、姑娘打扮一新,备好祭火用品,熄灭家中的旧火。全村操办一场丰盛的中餐款待远方的客人。松毛铺街道,设长龙宴,不分主次随心共饮同欢,喜庆吉日。
下午三时许,在毕摩经师的带领下,由精壮的男子们,抬着早已备好的“火神”到龙树脚,用木杆作杵,在事先凿好的干栗树洞内,不断地劲力碾钻,直至钻出火星,装入盆内,祭火队伍边吹牛角号边大声地喊着,“火神来了,大家来取火种啦……哟……哟!”,二人壮男抬着火种,刀棒(棍)开路护送进村,在吆喝声中穿街而过,绕村而行,把村屋四周的“邪气”统统驱逐门外,把新火置于早已熄灭的火塘内,加薪燃起常年不灭。
下午五时许,村里的男子集中到一个避人耳目的地方,乔装打扮,用五色斑阑的涂料,精绘纹身,有的男扮女装,有的扮成面目狰狞恐怖的怪兽魔王,大多用棕皮、树叶、地板藤遮掩下身,小男孩则 *** -精绘“小鸡鸡”。装饰毕,祭火队伍,由毕摩领头,抬着火种用“驱鬼符”开道,怪兽魔王手持彩刀木剑簇拥在“火神”周围,沿街狂吆喝乱跳,以怪诞诙谐的鬼脑和变形夸张的动作,逗起围观者捧腹大笑。斑斓跃动的五色人,护着“火神”至村中,毕摩将“火神”燃起篝火。
当暮色苍茫,夜暮降临的时候,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四周,早已涌满了围观的人们,情不自禁,手舞足蹈的五色人,狂欢乱叫,在此起彼落的欢呼声中,跳火堆,过火栏,闯火阵等做丑凑兴表演无奇不有。五色人绕篝火而起舞,围神灵而崇拜,在这盛大的节目之夜,熊熊燃烧的金色火光,映明了山野,撩动了人们的热情,小伙子们如颠似狂地弹,姑娘们如痴如醉地跳,人人踊跃,个个参与,倾泄着对火、对土地、对祖先的崇拜与亲昵。
“祭火”这独具魅力的狂欢节是弥勒西山阿细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文化,2006年省 *** 已把阿细山寨红万村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2、湖泉生态园
湖泉生态园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弥勒县城市建设和旅游总规中“一廊、一区、三带、三园”结构中的之一园,总体规划共有7个水面、5个景区。7个水面水域面积达1300余亩,蓄水200余万立方米,生态覆盖面积达90%。其功能除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城市绿化率、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外,还形成了近似天然环境,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更佳场所,这也是近年来弥勒基础设施建设向生态环保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弥勒人自己打造出来的一件的佳作。整个园区湖光山色,绿草茵茵,树木成林,景色宜人,园区内人来车往,特别是“银沙滩”一带游人如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园中有天然温泉,池子不深不浅,人仰面躺下刚好,最适合“泡”,游人可享受真正意义上的闭目养神,悠然自得。在这里,或趟着温泉,或悠然躺卧,或读一本好书,或品一杯云南红,冥想中,感受弥勒 *** 的顿悟……
3、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境内西南虹溪镇,白龙洞距弥勒县城28公里,白龙洞风景区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景区。随着弥勒县旅游业的发展,凭着白龙洞独天特厚的自然资源和白龙洞人坚持不解的努力,一步步的在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
白龙洞喀斯特地貌发育精美,属峡谷型叠层溶洞。它是云南溶洞中钟乳石最多,最精美的溶洞之一,很多钟乳石的形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洞内钟乳石类型几乎包括世界各类洞穴近30种类的沉积无特征,发育于距今2.25亿年的三叠纪白去质石灰岩中,主要地质成因是乳白色次生碳酸钙、碳酸镁的堆积、沉积物。洞内的石钟乳,单复体共生,有渗滴水流形成的石笋,石塔、石柱;有片状水流形成的石梯田、边石盆;有溅滴水流形成的石瘤、石珊瑚;有管状水流形开的石幔、石帘和飞溅水流形成的石花、石葡萄。类型繁多,造型奇特。洞中四绝“龙壁浮雕”、“弯笋奇石”、“灵芝斜塔”、“海底世界”为世所罕见,具有很高的科研考察、旅游观赏价值。
白龙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官、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等四大景区、10多个厅堂,100多个景点,洞中有洞,洞中见天,奇景叠出,步步有景。南宫以雄伟高大的石帜、石幔为特点,有“取经路上”、“犀牛望月”等景点。北宫以造型奇持的龙嶙状浮雕、龙往、石幔见长。瑶池世界以“岛屿罗列”、“幽谷小溪”、“碧水莲花”等景点取胜。海底世界:为石花、石珊瑚、石葡萄、石珍珠等,更显奇异。
4、红河卷烟厂
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北大门”的弥勒县城;北距省会昆明 143 公里,南至州府蒙自 140 公里;通往东南亚的 326 国道经弥勒县城纵贯全州南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红河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有 “ 烤烟之乡 ” 的美誉,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红河卷烟厂于 1985 年筹建, 1987 年试产, 1988 年正式取得国家烟草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上划云南省烟草公司,现企业法定代表人毕凤林,现有在岗员工 1029 人,平均年龄 33 岁,资产总额 98.73 亿元,是国内装备配套、技术先进的卷烟企业之一。目前,集团年生产能力达到 160 万箱, 日创税金上千万元,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居行业前列,且连续 12 年实现了产销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1993 年起,红河卷烟厂实现单品牌生产,是全国唯一只生产单一品牌的烟草工业企业。目前形成一个品牌(红河), 15 个品种,兼顾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品种结构。 “ 红河 ” 品牌 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被评为“全国名优卷烟”、“中国更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十大梦想品牌”等。 2007 年品牌产量 161.5 万箱,品牌销售收入 160.2 亿元,实现税利 99.8 亿元。
红河卷烟厂创业之初,工厂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次价低、入市困难, 1991年前连年亏损。企业处于极度困难乃至困境之中, 1992 至 1993 年两年间,通过整合品牌,实现了全嘴单品牌生产,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企业确立了 “不求更大,但求更好”的发展理念,系统实施了原料、技改、人才、管理、名牌“五项工程”,重视技术发展,完成了从拿来主义到局部创新,进而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技术创新,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国家专利。 1992 年扭亏为盈, 1993 年起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多次重组、定位; 1997 年始企业转入全面的软件建设发展阶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入以人本管理为主体的智力时代; 1998 年开始为实现企业高度的信息自动化启动 CIMS 信息系统工程。经过红烟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劳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5、湖泉温泉
湖泉温泉水属重碳酸钙型天然温泉水,水质清澈透明、软滑柔顺,含有硫、钴、硼、锰、碘、锂、锶、铁、锌、铜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水温中等,舒适度较佳。
整个生态温泉由3大天然泡池及12个特色泡池组成。沿山势而上,隐匿树海之中。清晨或是寒冷的冬季,池内散发出的烟雾把整个群山都笼罩了,山中有景,景中有池,近似人间仙境。
【汤泉药用】
中华药浴——温泉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谓之“温汤”。根据入药成分不同,各有美容养颜、补气活血、舒经活络等功效;
茉莉花浴——茉莉花入浴向来是日本汤池的经典做法,可以活跃体内元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牛奶浴——牛奶入浴除了能保湿,还能起到紧肤、收敛的作用。睡前浸泡还会让身心放松,促进睡眠,对于多汗症也具有相当良好的功效,还能改善躁郁、失眠等症状;
薰衣草浴——薰衣草温泉不仅气息芬芳,还有安定怡神的保健功效,对于女人,它迷人的芬芳带给您一种温馨的享受;对于男人,它健康的功效带给您一种尊贵的体验。
6、弥勒佛
弥勒佛位于云南昆明东南方向140公里处的红河州弥勒县锦屏山顶上。来到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锦屏山风景区,顺登1999石梯,便可观看弥勒锦屏山风景区的百年古树、干年梯田,游至山顶,便看到一尊高耸入云、笑口慈开、金光灿烂的巨大笑佛-弥勒佛。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弥勒笑佛由云南北就千禧龙文化交流公司房雨德设计,整尊弥勒佛由水泥钢筋铸成,外层镀24K金,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弥勒笑佛长99.1米,宽24米,高19.99米,在海内外绝无仅有,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弥勒佛是世界上更大的笑佛。
弥勒佛亦称笑佛、欢喜佛,同时人们也将弥勒佛视为幸运的象征,所以又称其为幸运佛。
游览名寺古刹,人们常会看到长长耳垂、圆圆大肚、手持布袋、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笑佛整天乐呵呵地在迎接四方游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笑佛的“笑”字上大做文章,写下了许多语言诙谐、讽喻深刻、妙趣横生、含蓄幽默、富有哲理的楹联。现撷取几例,配图片数幅,以飨读者。
旅游安全注意事项
1、搭乘飞机时,应注意飞行安全,扣好安全带,不带危险或易燃品,不在飞机升降期间使用手提行动 *** 等相关电子用品。
2、贵重物品请放置酒店保险箱,如随身携带,注意保管,切勿离手。
3、出入酒店房间请随手关门,勿将衣物披在灯上或在床上抽烟,听到火警铃响,请由紧急出口迅速离开,切勿搭乘电梯。
4、搭乘快艇,漂流木筏,参加水上活动,请按规定穿着救生衣,并遵照工作人员的指导。
5、海边戏水,请勿超越安全警戒线,不熟悉水性者,切勿独自下水。
6、行程中或自由活动时若见有 *** 性活动 *** ,身体状况不佳者请勿参加。患有心脏病、肺病、哮喘病、高血压者切忌从事水上、高空活动。
7、搭车时请勿任意更换座位,头、手勿伸出窗外,上下车时请注意来车方向以免发生危险
8、搭乘缆车时,请依序上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9、行走雪地、陡峭山路,请小心谨慎。
10、团体旅行时不可擅自脱队,单独离队,请征得全陪导游同意,并随身携带当地所住宿饭店位址、 *** ,以免发生意外。
11、抵达景区游览前,紧记导游交代的集中地点、时间、所乘游览巴士车号。万一脱团,请于集中地点等候导游返回寻找。
12、外出旅行,注意身体健康,切勿吃生食、生海鲜、已剥皮的水果,光顾路边无牌照摊档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多吃蔬果类,少抽烟,少喝酒。
13、夜间或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外出,请告知全陪导游或团友,应特别注意安全。
14、切勿在公共场所露财,购物时也勿当众清数钞票。
15、每次退房前,请检查您所携带的行李物品,特别注意您的证件和贵重财物。
建水自驾游必去十大景点
建水自驾游必去十大景点如下:
1、建水文庙:建于元朝二十二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方米,建水文庙是全国第二大文庙,之一大文庙山东曲阜、现在建水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建水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翰林街16号,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计有大小天井42个,来到建水旅游的游客必须打卡的古民居,现在即使4a级景区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建水团山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2019年7月28日,团山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4、建水贝贡村:贝贡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市建水县西庄镇他广行政村,属于山区,这个古村可能很少有游客知道,因为地处偏远山区,可能是一座被遗忘的古村,整个古民居在半山腰上,保存完美,与石屏县的芦子沟村古建筑群只隔着一座山,所以一般游客是不会来这里,如果是资深旅游可以值得去看看。
5、建水碗窑村:位于建水古城北门方向,这里全部是做紫陶的,建水紫陶根据建水燕子洞出土的陶片推测大约有三千年历史,建水紫陶虽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6、建水双龙桥:位于建水古城大约四公里以外,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中国建桥专家茅以升曾经考察过双龙桥,后面双龙桥被列入中国造桥史册,双龙桥日出日落都很美。
7、建水燕子洞:燕子洞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洞分两层:上洞巨大,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加上现在灯光秀,洞里的景色奇光异彩,仿佛进入了地下龙宫一般,因此受到游客喜爱。
8、建水指林寺:指林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古城步行街上,与建水文庙没有隔多远,坐南朝北,又称临安寺。该寺创建于宋末,据称原有一殿一坊一阁二庑二塔,但现在仅存指林寺大殿和指林寺牌坊。
9、建水小火车:建水小火车是民国风,号称千年古城之一车,它的特色就是沿用滇越铁路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90年代停运之后,建水古城为了发展旅游,开发了一天30里米轨铁路旅游线,从建水古城临安站坐到建水团山村,每天发车两趟,节假日增开三趟。
10、建水西门大坂井:建水古城可以说遍地是古井,笔者2020年曾经考察过建水古城的古井,大约走了两天考察过30口古井,从大坂井、小节井,双眼井,再到四眼井,十二眼井,可能大约有上百口古井。
云南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去?
云南值得一去的景点如下:1.束河古镇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的束河古镇,纳西语称为“邵武”。因为村后的山形似一堆垒起来的山峰,是有名的有山的村,意思是“峰下之村”。是丽江坝子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2.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地区。它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区的一颗明珠,位于迪庆香格里拉的心脏地带。3.蓝月亮谷蓝月亮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雪山东麓,俗称“白水河”。它以雄伟的雪山、碧蓝如玉的湖泊和美丽的峡谷闻名于世。4.普者黑旅游风景区普者黑旅游风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属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水田园、湖峰林、彝家水乡、喀斯特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闻名于世。5.罗平螺丝场罗平螺蛳场位于云南曲靖罗平县城西北十公里的牛街,所以也有“牛街”油菜花的别名。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作物形成不同的色块形状,从中间的小圆盆向四周辐射。
嵩明旅游景点介绍
嵩明旅游景点介绍
嵩明是昆明市的一个县城。我收集的嵩明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嵩明古寺海潮寺
海潮寺海潮寺森林公园位于嵩明县牛栏江镇境内老320国道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座落于县城东北面的大鼎山,占地500亩。山虽不高,却树木苍苍,景色秀丽,空气清新,为滇中一大名山,自古“雄秀名天下”。昔日,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山下嘉丽泽烟波浩淼,一片汪洋,每逢嘉丽泽涨潮时,潮声震响山林,故山上古寺得名“海潮寺”。前山有一石壁,状如象鼻,人称“象鼻岭”。相传古滇名士兰茂常坐于“象头”,悠然垂钓。
大鼎山上有潭泉数个,尤以白龙潭为更优。其出水丰盈,常年不涸,水质纯净;不仅养育苍生,装点寺院山色,还演绎出不少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如“孔明泉”、“兰茂垂钓”、“一双绣花鞋”等。其中,“孔明泉”又名“哑泉”或“毒泉”。相传蜀汉年间诸葛亮南征时,凡饮此泉的将士皆口不能言,即勒石警示“此系毒泉,饮之伤身”!离“哑泉”一箭之地有一甜泉,则清凉爽口,一山之间,竟有如此两泉,岂非千古奇闻!
嵩明黄龙山公园
黄龙山公园位于县城东北角。主要景点有学海水榭、魁星阁、红军长征纪念塔、黄龙山古柏等。
学海水榭学海水榭
学海挖掘于民国时期,分东、西两潭。1989年,县人民 *** *** 6万余元建学海水榭,建六角攒尖二重檐湖心亭一座。亭左右两侧建九曲桥通达湖岸。同时建成三孔石拱桥连接上、下学海。
魁星阁魁星阁
学海北岸为魁星阁楼,始建年代不详。1984年,县人民 *** 拨款5万元维修,为正方形、四角攒尖三重檐建筑,斗拱葫芦形宝顶,琉璃瓦屋面,霓虹灯屋檐装饰。金瓦红墙,古朴壮观。1985年县人民 *** 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长征纪念塔
红军长征纪念塔座落在黄龙山南麓、系为纪念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路过嵩明的英雄壮举而修建的,占地15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立塔、屏壁、画廊等。画廊内壁镶嵌云南汉白玉石刻组画,再现当年红军在嵩明的英勇业绩,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黄龙山公园黄龙山公园
山顶上两株千年柏树相传为后晋年间所植,被誉为“千年老寿星”,为县城名胜之一。她们像一对孪生姊妹并列生长,相距约6米,树高30米,树径分别为1.52米和1.82米,树杆粗壮雄伟,枝干蜷曲,宛如翘首虬龙,树叶纵横交错,远远望去,犹如华盖,覆盖地面400余㎡,可与西山华亭寺唐梅、宋柏相媲美。至今两树仍枝繁叶茂,四季碧绿葱翠,生机盎然。
嵩明县大石头水库
地点:嵩明县嵩阳镇北郊
旅游点睛:大石头水库坝堤高31.5米,外坡青草覆盖,左侧建有琉璃瓦观景亭。水库旁的草白龙山是梁王山的.主峰之一,海拔2400米,登上山峰别有一番风景。水库现已建成旅游风景区,可游泳、钓鱼、乘游船。 从水库尾部前行2公里,有一座龙王庙,墙上有一条珍贵文物,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留下的标语真迹——“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
嵩明兰茂纪念馆
兰茂纪念馆位于杨林镇南街南端,祠后有兰公墓,共占地1274平方米。系为纪念明代医药学家、音韵学家、文学家、诗人兰茂而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修建的名胜古迹。尔后代有修茸,特别是1983年以来,省人民 *** 先后将兰公祠、墓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祠内设立兰茂纪念馆以后,各级 *** 多次 *** 按原貌加固维修,丰富内涵,仅1988年,省、市、县三级就投入维修专款12万元。迭经修葺的兰公祠,为古朴典雅并具较高文化品位的砖混结构四合院建筑,有正厅3间,左右厢房各3间,门楼3间。正厅内悬挂着云南艺术学院杨黄莉绘制的兰茂肖像及古今名人诗词题赋。、右厢房底层为展览室,陈列着兰茂生平事迹组画、兰茂部分著作、《滇南本草》药物标本及兰学研究成果。厅内厅外,柱上檐下,楹联匾额,琳琅满目,其中有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李澄中及其侄云南布政李华之两次倡修兰公祠并亲笔撰写的碑记;有清末特科状元袁嘉谷、新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楚图南以及代著名书法家陈荣昌、赵藩、王伯纯等人题赠的匾联。漫步祠中,瞻仰咀嚼,不仅可以加深了解兰茂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卓越贡献,而且可以得到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
嵩明大湾苗族特色村
西山村委会大湾自然村位于嵩明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是嵩明县较大的纯苗族村之一,属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大湾山清水秀,背靠嵩明更高峰三尖山,周边万顷森林、千亩水(库)面、百亩竹海、百亩鱼塘、百亩果园和谐的融入浓郁的苗族风情中,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大湾注重旅游内涵和人文品质的提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创新民族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方式,形成集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娱乐、垂钓、体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民族团结示范旅游观光特色村。大湾有近40人组成的一支苗族歌舞表演队,负责接待、展示苗族歌舞文化。,有很好的自制烟熏肉,和自己种植的苹果板栗等食品,每户村民家中都有民族特色的织布机,可以用于旅游展示和织造民族特色织品。
嵩明上游水库
上游水库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7公里,截流牛栏江上游主干果马河而建。原名果马河水库,后因水库修建过程中,正值农业 *** 化进入“大跃进”年代,故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之义命名为上游水库。水库于1957年11月25日破土动工,1958年4月竣工。水库径流面积213.5平方公里,总库容2610万立方米,年灌溉农田35000余亩。水库呈带形,回水线6公里,更大水面4平方公里,可灌溉农田近8万亩。坝高14.5米,长400米,顶宽4米。2003年11月,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至2006年3月完工,总 *** 3527.43万元。2007年10月, *** 294.59万元,对水库东干渠的蛇山隧洞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内衬加固,2008年5月竣工。加固后的上游水库不仅解决了下田地灌溉和省花卉示范园区每年500万立方米的供水以及嵩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