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文明礼仪的论文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X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起,陋习灭》。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幸福、快乐。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小,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么?可是,仅仅是这一点酵母,就可以让面包膨胀数倍。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过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丰厚的遗产总是包裹着问题被永久寄存,而对未来的奢望必然注定了挫败的宿命。
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自己是礼仪之邦,但现在人们所做的却早已与其不符。
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比如,当你走路时妨碍了对方,你表示歉意后,对方还之你以友好的微笑;当你遭遇天灾人祸时,朋友会伸出友谊之手援助你。再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原谅、互相谦让等等。其次,礼仪也是人际关系的尺度。人们常以“远”、“近”、“亲”、“疏”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程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往往也根据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礼仪去交往。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更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不可置否,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陋习,例如随手乱扔垃圾,用词不雅,浪费资源等等。尽管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些什么,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携起手来,任何陋习都可以解决。
文明是自身道德的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文明礼仪之上。倘若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也不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正如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谢谢。
2.论文《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所谓“礼”,指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表示尊重的行为。
所谓“仪”,指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礼仪”,是指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师以身作则, 给予幼儿正面教育在幼儿园里你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
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我们教师每天站在门前接待家长时,都会面带微笑并主动和小朋友问好,开展问候礼仪教育时,教师的行为就是更好的榜样。
幼儿在学习和游戏时经常会发生争夺和争执,我会根据发生的事例并结合教材的内容,交友礼仪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幼儿的一日三餐是孩子学习进餐礼仪的更佳时间,我会用赞语表扬表现好的幼儿:ⅹⅹ小朋友用餐的姿势真正确啊、ⅹⅹ的桌子上没一粒饭粒、ⅹⅹ用勺子吃饭不用手抓、ⅹⅹ喝汤没有声音……等等。
我们教师在上班时 *** 高跟鞋、拖鞋,不披长发,不戴戒指、耳环。不化浓妆, *** 奇装异服。
举止端庄,坐立行的姿态就是为孩子树立楷模。在午睡上床和起床时,居住礼仪教幼儿该如何去做。
通过《我排在你身后》的故事教会幼儿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礼仪。我们全体教师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
工作中不与同事争吵,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以此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二、结合家庭,礼仪教育连贯化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会对幼儿园的教育造成冲击,二来会使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
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因此我们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仅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我们还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三、结合环境,礼仪教育渗透化。
我们幼儿园在走廊中有意布置一些有关礼貌言行的挂图,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设计的环境,使其具有暗示性。
以图画和儿歌的鲜活生动的表现手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还在卫生间每个水龙头前粘贴如何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手部的图片,及厕后要放水冲洗字样;小二班的礼仪园地设计了三个板块,分别是“礼貌用语” 、“怎样做”、“礼仪标兵” 。
我班还开展了利用药盒和瓶盖做汽车的活动,并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展示区,让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的汽车做的更好最像。让幼儿懂得不浪费及废物利用的道理。
在班级固定的地方放一个塑料袋,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同时,每月我们会和幼儿一起共同评选本月的礼仪标兵。
随时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幼儿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相信在我们农垦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会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每个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共同努力。
3.关于文明礼仪的文章.先写一个好的题目..高分~
首先写文明礼仪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说明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意义两个方面入手:一、从社会这个视觉出发大处着笔二、从公民个人的道德文明小处着墨;再次举事例说明自己在文明礼仪伴我行过程中的乐趣及其他人的反应及对待的态度(褒贬两方面对比)适当列举一些 *** 措施,谈一点个人的心得和建议,最后,充满自豪地展望中国未来文明礼仪的蓝图,发出全社会动员起来,一起走向美好未来 等一些结束语! 例如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
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4.如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论文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随着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古人云:增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戟。
可见语言文明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我们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再见”等。
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晨检、排队、早操、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等等。应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将文明礼貌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学习、交往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懂事、礼貌的好孩子。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二)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之一生活场所,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长能够配合幼儿教师,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三)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结合自身经验和鲜活事例引导感化幼儿。
通过这些日常的渗透,孩子们能够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三、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一)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礼貌用语对话。
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听故事,朗诵儿歌,激发了孩子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
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
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
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 *** ,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融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
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早晨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积极倡导家园共育。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
'把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
5.如何让幼儿礼仪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论文
自从我园成立“礼仪教育课题小组”以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体现出“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最基本的与人 *** 、体谅别人、文明守纪、有爱心等良好文明习惯,我认为要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那么,如何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呢? 一、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每天早上来园上班时,老师会清晰地听见小朋友们响亮而甜美的问好:“老师早上好!阿姨、叔叔早上好!”“小朋友们早上好!”随后老师用非常标准的鞠躬动作回应孩子们。我们班的“文明礼貌小天使”每天都在门口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他们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用标准嘹亮的普通话向老师、同伴和家长问好。
如小朋友晨运时上楼梯时,我要求孩子们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轻声读礼仪儿歌:上下楼梯注意多,小小楼梯像山坡,上上下下不蹦跳,左顾右看我不要,排队慢走不拥挤,不打闹才是好宝宝。走路挺起胸,摆动两只手,挺胸向前走。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盥洗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孩子们洗手时,我要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
洗手时,反复冼,洗完后,水关掉。”通过这样的礼仪教育,孩子们亲身感知、实践,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中就能养成自觉的礼仪习惯。
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和规范的礼貌用语成了每天早晨的靓丽风景线。可见,创建幼儿身边的良好环境尤其重要,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的:“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二、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我在组织幼儿上健康课《好朋友一起玩》时,要求幼儿和别人友好相处,不可争抢东西。
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时,要主动打招呼。离开的时候要说“再见”。
在语言课《有礼貌的小猴》中,通过故事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知识:“小猴非常懂礼貌,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会主动地说:‘早上好!’”通过故事教育小朋友,鼓励小朋友们向小猴学习,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又如我上《社会》课时,我首先让幼儿欣赏课件,评论故事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然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课堂礼仪是怎样的,同伴回答问题时自己又该怎样聆听。
通过这样引导幼儿,丰富幼儿对礼仪的认知。课后游戏时,教孩子们一些常见的礼仪知识,如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同伴的脚,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原谅或想要与同伴分享玩具时,先要有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待别人同意后才可以分享。
可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养成良好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为了保证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规律,确保小朋友的人身安全,我班有许多班规,如下课后不打闹追逐;上下楼梯要靠右有序地走;拿椅子要双手搬起来慢慢地走等。
三、注重学会关心他人 日常生活让幼儿明白一点: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如老师每天要为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教小朋友学习知识,带小朋友做晨运、早操、玩游戏,给小朋友们端饭盛菜、整理被子等,是很辛苦的,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你可以帮忙的,是否可以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例如,搬搬小椅子,整理书架上的小图书,整理教室里的书本、玩具等,这是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现。
在学会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教育幼儿从最亲近的人入手,学会关心家人。这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经常锻炼幼儿,假如有了好吃的,要让他先请爷爷奶奶吃;家人过生日,可以提醒幼儿以简单有意义的方式表示祝贺,如和父母一起做个创意亲子手工,或画一幅画;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可以鼓励幼儿给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接下手中的包;爸爸或妈妈生病了,懂得安慰家人的心情,帮爸爸妈妈锤背、 *** ,不惹家人生气;不要打扰别人休息等,这都是礼仪的一种。
对于幼儿的关心,家长们要给予鼓励或真诚的感谢,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关心别人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注重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区域活动中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们每天最基本的活动,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发育,还可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 *** 和技能。
所以,教师要抓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教学文明礼貌知识。例如,区域活动中的争先恐后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摸索到孩子们的心理后,要求孩子们“自觉排队入区”、“遵守游戏规则”,别人玩时自己也很想,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好吗”,或说“请问我可以和你交换入区卡吗”,“可以、谢谢、没关系”等,并在区域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说话时,声要小。
对他人,不打扰”等。在孩子们进入阅读区时,我常常提醒孩子们有韵律地轻读礼仪儿歌:“图画书,要爱护。
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
书。
6.如何对幼儿礼仪教育 500字以上内容
家园联系礼仪专栏
幼儿礼仪教育的概念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业规范。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礼仪不只是在幼儿园,还有家庭及社会中的行为。在幼儿园里由教师负责,而家庭和社会中的礼仪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来负责。所以幼儿在园里学到的礼仪常识必须要让家长知道,并学会才能让家长更好的在家庭和社会中来监督幼儿的行为,而班级中孩子每天学到哪些礼仪知识了,我们可以通过班级中的家园联系礼仪专栏让家长来了解并学习礼仪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