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安云乡三清庙街的由来
搜集整理:付联国
安云乡,古时叫三清庙,位于四川达州通川区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65.5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即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早在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更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更高尊神,但已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当时在全国各地都修建了很多三清庙,四川达州三清庙街就是其中的一座,故此安云乡最早以三清庙街而得名,如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三清庙,是那样的古老和朴实,石板街道木屋庙宇现在还能在老街看得见。不过随着现代化建设高楼的拔地而起,只能依稀看得见几座木屋了。古时的三清庙不仅是一个朝拜的圣地,而且是商贾云集,香客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十分兴隆。再加上在古时候,三清庙街是巴山背儿哥通往川北出川的必经运输粮道,也是四川东北出川的盐道,古时候川陕盐道路线-------背二哥从罗江口走水运通重庆,以罗江口为起点,到蒲家,春天沟,石人山,安云,碑庙,北山,巴中,汉中,宝鸡,西安,一直通到外面的世界。据考证,古时候的集市设在安云乡石人山兴场上,即现在的石人村小学所处位置,当时碑庙,北山,蒲家,宣汉大成等附近的村落都来到此处赶集,此地商贾云集非常热闹。石人山兴场上残存的石板街就是见证,那时的石人山可以说是绿林好汉云集,强盗抢匪也聚居在山头。传说三国时代的张飞就在此做过强盗,靠打铁卖肉营生,集结众多好汉,依仗石人寨的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形,成为石人山的霸主,最后因桃园结义跟随了刘备。也是因为后来东汉建安16年,刘备前往蜀中入住刘璋处,二刘因为张松献图之事败露翻脸成仇,被刘璋安排驻扎在葭萌关。
不久,刘备率军向成都的刘璋进发,队伍开到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围了差不多一年,不但破不了城,庞统还被守城部队乱箭射死。当时诸葛亮正与关羽、张飞等留守荆州。刘备见大军困在广汉城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心里没了主意,就修了一道紧急军情公文到荆州(今湖北省沙市),就命令诸葛亮和张飞各带一支队伍走川北盐道入西川,只留下关羽守荆州。
张飞当时的军阶是征虏将军,掌握着重兵。接到命令后,一路所向披靡,占领了广元,主动开门投降者近百城。张飞到达巴中,大军抵达巴郡时遇到了阻力,古时候的巴郡据说是巴中,也有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北山乡的点军山,也有人说就在安云乡石人山石人寨,也有人说是在凤凰山,但从安云乡石人寨上的城墙和地道来看,还有安云乡桅杆坝通向石人山燕门坡的880步古道石梯上多处残存的打杵印迹,还有蒲家春天沟通向石人山的石板梯上的打杵印迹,在石板上有半尺深的打杵印迹绝对是上千年历史的见证,据说石人山就是三国时候刘备的粮道和粮食储备中心,安云石人山是巴郡咽喉部位,古时候因没有汽车,都喜欢把城池建立在高山之上以地势险要为屏障,以地势险要来拒敌防范野兽强盗侵袭, 这样说来,古时候的石人寨作为严颜的城池是有可能的,再加上石人寨高山之巅上一股清泉永不干涸,只要固守城池,石人山又是产粮区,石人山寨是适合建立城池的好地方。
石人山因有两个巨大的石人站立于高山之巅而得名,刘璋的巴郡太守严颜传说就驻兵在石人山,严阵以待,誓与城池共存亡,最后张飞收复了石人寨,让巴郡的人民从此安居乐业。现场残存的战壕及城墙的残桓断壁,的确可以说明这里经历过弑 *** 的痕迹。石人山的燕门坡据说是三国时代张飞起的这个地名,因为张飞在此做首领,再加上自己本身祖籍河北,因为河北一带在古代被称为燕赵之地,这一名称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所以也就称自己为燕人,并以燕人张飞自居更是强盗头目首领代号,所以燕门坡因此而得名 。
收服巴郡后,诸葛亮因懂得地势山形,然后据说把城池建立在现在的三清庙街,以安云乡三座大山大尖山,木龙山,石人山为屏障不断建立巴郡川北力量,后因刘禅继位时,便把安云乡石人山的大米作为他的贡米,据说达州米城乡其实就是储备石人山大米而得名,古时候米城储备贡米的范围就是以石人山为中心辐射到金石,檬双,碑庙,北山,青宁,安云,堡子,大城,蒲家附近的村落。经过连年的战争,而且巴郡人英勇善战,巴郡的人死伤无数,由于石人山人少地广,又主产水稻,刘禅就把成都南部的一些贫困村落的人迁移到石人山,所以石人山有个“千家坝”,这也就是石人山千家坝的由来。
千家坝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安云乡从地图上看,安云乡石人山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千家坝附近,与梁家门相邻,与牟家岩接壤。因旧时刘禅将成都南部的农民移居到此而千家坝得名,争论颇多,说法不一。如今的千家坝和耳子林,艾家山,孙家岩,特别是耳子林有好多关于张飞的传奇故事,现在在民间已经失传。如今的千家坝,梯田层层,再加上牟家岩新村聚居点也设在此处,目前石人山的主要村民也是集中在千家坝,梁家门,魏家岭,烂田湾,谭家坡这几个地方居住。但在三国时代,这里却是非常的兴隆,人口也非常密集,因在三国时候,当时的人们都是住的泥土房,茅草房,有的是傍山而居,有的是以耳子林天然岩洞而居,农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因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生长,当时的千家坝主产的水稻已经在全蜀国是最多的。
古时候的千家坝,因石人山人口密集而得名,再加上有兴场上这个集市,古时候这里是人们赶集进行物品交换,商品交换的场地,在加上古时候的石人山的石公牛庙是一个朝拜圣地,石公牛庙位于现在的燕门坡与七河村山峰交界处,长年香客络绎不绝,据说四川成都文殊院后的西马道街最早的古娘娘庙,相传是刘备的家庙,与四川达州安云乡石人山石公牛庙很相似,后来经过反复修葺已经失去最初的原貌。
石公牛庙当时有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据说刘备到此拜祭三位尊神后,的卢马过江居然救了刘备的性命,然后,刘备就派人在成都自家院子里修了相似的一座庙,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禅的儿子老婆不愿意投降一头撞死在庙门的石柱上而壮烈牺牲,给蜀国树立了临时不降服的女英雄气概,后人就把成都这庙当成娘娘庙了,所以刘备的娘娘庙就流传至今。但在安云石人山石公牛庙门栏上有“石牛望月”,及模糊可辨的石刻,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横联:万世人杰,上联写道:昔扶汉君忠肝义胆传千古,下联:今保蜀川血心苦肠护万年。从这幅联可以看出,“昔扶汉君”,辅佐汉君的人物就是张良了,精通兵法的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最终消灭了秦国,为刘邦保护蜀川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座庙其中一座应该是汉朝时候修建的,证明当时刘邦的部队也应该在石人山驻兵,应该是为了纪念汉朝辅佐刘邦的张良而建的,因在历史上无人知道张良死后到底安葬什么地方,据石人山的老人讲,石人山烂田湾田坝子坟,在古代是一片坟林,传说张良和三国时代的张苞就埋葬于此。另外一个庙门上同样书写了一副对联,横联题:功德无量,上联:锦溪近涌南海恩波,下联:丹障遥接西天法戒。这些字迹虽然已经脱落,但仍然清晰可辨。
这第二座庙石门裂开了一道缝,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三清三位尊神之庙了,锦溪近涌南海恩波,锦溪位于江苏省昆山,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存在。南海恩波,是指的广东福建恩波寺,恩波寺庙据说最初就供奉三清尊神,因当时的三清尊神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人民信仰的尊神,在全国各地都修建有很多三清庙,如达州麻柳的三清庙,开江的三清庙,万源三清庙,巴中三清庙等等,而在四川的三清庙最多,而又由四川五斗米道创建,所以可以推算石公牛这座庙应该有上千年历史,而且石公牛庙是古代皇室后裔赶庙会的集聚地,古时候的安云三清庙应该是指的石公牛庙。
关于三清庙的传说众说纷纭,但残留的印迹可以证明三清庙街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和传承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如今四川达州通川区安云乡达巴高速公路的贯通,三清庙这座美丽的小城也从闭塞的乡镇走出来。达巴高速经安云水洞村,七河村,楼房村贯穿安云全境。近几年,三清庙这座小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云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布局趋于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在扎实推进中,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如今安云乡公路网四通八达,大尖,木龙,石人山这些风景区都已经通了公路。特别是石人山的公路在没有硬化的个别分社,已经得到了硬化。石人山云雾缭绕,云瀑起伏,曾经的石人山却经历了厚重的民俗痕迹,在这里,可以看到西汉时期修建的石公牛庙,可以看到海拔900米高山之巅上的两巨石人和石人寨,如今的石人寨上能清楚的看到昔日的烽火和经历战争的痕迹。石人寨上两位石人惟妙惟肖,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后幻化成的两位巨人,经历着岁月的洗礼 记录着石人山昔日的繁华与辛酸。
安云乡有三座人工挖掘的水库,石人山水库,大尖山水库,木龙山水库,特别是石人山水库和那美丽奇幻的洞崖瀑布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洞崖瀑布发源于石人山水库,河流瀑布众多,景点奇布,河里每到麦熟的季节,前来抓螃蟹,钓鱼的人来来往往,因螃蟹个头不大,属于野生的河蟹,口味独特,已经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滋补佳品。洞崖河止于安云道班碑牌河支流,全境经过千家坝,耳子林,牟家岩。
美丽的石人山不仅山美,水美,而且梯田层层,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因主产水稻,在古时候更是朝廷贡米的主产基地,因此受到四川及全国甚至达州各界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每年水稻生长季节都会有领导上山来体察水稻栽种情况,甚至也是全国旅游爱好者的避暑基地。每年丰产的有机大米已经势如破竹之势,成了供不应求的来自全国各地追捧的有机食品。安云主产辣椒,因石人山的辣椒品质更佳。石人山海拔高度在900米,平均气温18摄氏度,因石人山水源丰富,土质为棕壤土,土壤不仅肥沃而且壤质有机物质含量高,农村普遍采用农家肥施肥。特别适合辣椒生产。石人山可以说每家每户都大面积种植辣椒,石人山的辣椒因山地气候的影像,盛产的辣椒没有辣椒虫害。石人山是安云乡辣椒,大蒜的主产基地。石人山的脆李远近闻名。到了李树开花的季节,满山遍野都是李子树花的海洋,蔚为壮观。因李子树喜爱生长在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以生长;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宜在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生长所以石人山湿润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合李子树生长开花。
安云乡有着古老三清庙街的历史,更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如今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轮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安云乡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已经深刻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多措并举,让美丽的安云各个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如火如荼中。如今的安云乡已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弘扬乐善好施、“亲帮亲、邻帮邻”的中华传统美德,广泛普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现代志愿文化,坚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组织开展亲情抚慰、学业辅导、技能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轮流巡逻守平安、结对帮扶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模式,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精准扶贫、科技兴农、文化惠民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 ,推广“乡风文明志愿岗”做法,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安云乡三清庙,因三位尊神而得名,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 *** 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愿安云乡人民永远继承“三一”哲学,作为安云人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感到十分自豪。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山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山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北山社区居民委员会、丰登村民委员会、立马村民委员会、深滩村民委员会、苏坪村民委员会、北江村民委员会、洞滩村民委员会、点兵村民委员会、学堂村民委员会、铁佛村民委员会、石龙村民委员会。
巴中有什么旅游景点
1、平昌八庙山:八庙山位于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场镇东南面,依靠罐子山和阴阳山并行向南延伸至板桥河的九道拐,与达州市的北山乡隔河相望。西南侧至电叉河沟的大岩嵌与青凤乡的佛尔堂隔河相对。西侧在阳雀岭山下沿刘家溪与青凤乡龙井村陈家扁相隔。主要由鹤项颈,观母岩,砖儿坟,牛叉丫,团包梁,姚家坝,来凤大坝(旧称夏房坝)缸家坡,阳雀岭,罗乐坝(指罗乐东坝)等组成,绵延十余里。
2、三十二梁: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
3、诺水洞天景区:诺水洞天景区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幅员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该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陡峭如削,-茫茫,山、水、石、林、峡谷各呈姿态,尤以128个地下溶洞令人叹为观止: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仙人洞。
4、山水化湖: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依托化成水库而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化成水库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景区内的摩崖造像、红军石刻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化成镇也是川北地下党的发源地,红色文化氛围浓郁。
5、最美玉湖-七彩长滩旅游景区:玉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距南江县城55公里,距巴中市区60公里,占地面积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亲水旅游区、风景游览区、都市休闲区、湿地生态区和周边景观区,具有纯朴的风土人情和浓厚的渔鱼文化特点。
北山乡的北山名人
梁上泉(1931.6—),男,汉族, *** 党员,祖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山乡(原达县北山乡,2013年改名)衙门村。1950年达县高级中学毕业前夕参军,历任川北军区文工团、西南军区公安部队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军委公安军文工团创作员,重庆市歌舞剧团编剧、市文联专业作家,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诗歌学会、歌谣学会理事,重庆音乐文学学会会长,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洪凯(1951—),男,汉族, *** 党员,祖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山乡深滩村。1969年参军,历任中国人民 *** 战士、陆军第2师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步兵第5团参谋长、步兵第4团团长、师参谋长。1996年任武警部队部队长。2001年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2001年任武警辽宁省总队总队长。2004年任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2006年任武警上海总队总队长,上海世博会安保指挥部副总指挥。2010年退休。被授予武警少将警衔。
邓成彬(1967.6—)男,汉族,笔名樵夫、龙鸣, *** 党员,祖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北山乡。原四川达县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达州市文联委员,达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开始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工作。
梁芒(1968—)男,1989年应征入伍,历任 *** 战旗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室专业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灯海和星海》、《风筝与鸽子》、《花斯恋情》等。部分诗歌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其作品曾获全国、省、市级各种奖数项。代表作《拯救》《我只喜欢你》《永恒》,由他作词的电影《集结号》主题歌《兄弟》刚刚传遍神州,曾为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主题歌量身作词。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丑女无敌》中两首主题歌《大多数》和《无敌之一》,歌词作者都是梁芒。他还为知名电视剧《情定爱琴海》、《末代皇妃》、《黑冰》、《红粉世家》等撰写主题歌或片尾曲歌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