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仪规范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中国俗称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化建设。
孔子是中国礼仪文化的奠基人,认为/礼0之基础是/亲子之爱0,/仁0之核心是/爱人0。这里将/礼0的 自然情感基础与/仁0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
5左传#昭公十二 年6引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0礼与仁都是讲人际的关系,礼用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仁则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人和谐,天人和谐,才 能社会和谐。可见,传统的礼仪文化与和谐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礼仪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
1./和谐0是礼仪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的和谐状态一直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目标。而且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从一开始就服务于这一目标。
5礼记#经解6云:/发出号令而* 基金 ***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地委托 *** /礼仪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0的成果。作者简介:易银珍,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湖南长沙,410004。
文教#历史 用 形式。它源承于中国几千年的/和0文化思想。
/和0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历史上,统治 阶级及其思想家,既提出了礼的规范,又制定了繁多的仪式和在日常生活中区别尊卑等级、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规则,可谓形成了内容比较完备的礼仪体系。
透视这 浩瀚的礼仪体系,无论是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的规范、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包含着最为关键的要素,即/和谐0。首先,从礼仪所指向的秩序、尊重与 *** 观念上讲,即是和谐的内在要求。
古代之礼,是以/中和0为主体,以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为主要支柱的一种结构范式。/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0 [2] 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某些研究显示,非正式约制甚至比正式约制更为有效。礼 包括有形部分(仪式)和无形部分(礼仪),事实上,礼仪对于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借助仪式来完成,并通过仪式的不断演练来强化规范,获得认同。
最早的仪式可 追溯到原始的祭祀仪式以及宗教仪式。人类学家白朗通过对原始部落的观察表明,宗教仪式具有维系社会团结的功能,并使之代代相传。
由于仪式活动是增强个体与 群体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巩固了群体的规范,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道德制裁,为共同体平衡所依赖的共同目的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基础0 [3] 。因而,仪式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社会秩序的演练,不 断巩固着社会的结构。
2.培养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 礼 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可以说,礼仪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行为,体现出一定的道德精神。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认为,/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 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0荀子认为,君王所制定的礼仪制度,其目的是/以礼定伦0,通过/礼0来 确定伦理纲常,维护社会秩序。
从礼仪的历史演进来看,礼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仪式,最后才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祖 先崇拜的一种祭祀仪式,对于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强制性,后来逐步融入有关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的道德标准与伦理关系,并在不断完善的礼乐制度中得到巩固和强 化。
由此,通过仪式不断强化的集体道德得以形塑,并以一种内生性的力量促使社会成员自觉遵守为社会所认同的秩序和规范,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孔子对于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作了明确的阐述,他认为/内仁外礼0,礼与仁互为表里,也即/仁0所包含的内在道德精神,必须通过/礼0的外在仪式而表达出来。
孔子将/礼0的自然情感基础与/仁0的精神内核作了沟通,使社会规范的外在性与道德主体的内在性相接轨,使礼制的强制性与道德的自觉性有了转化的可能。[4] 可见,礼仪贵在和谐,大到国家 典章制度,小到百姓日常规范,都应依礼而行,这是/先王之道0值得赞美之处。
如果仅是知道和谐境界的美好,仅是倡导人们向往和谐,而不用礼仪规范人们的言行,就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其 次,从施礼的起止过程来看,和谐贯穿由己及人、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
孔子讲和,是先讲个人的心性之/和0。只有个人达到/人之齐圣0、/各敬尔仪0、/温 温恭人0(5论语#学而65诗经#小雅#小宛6)的基本要求,才能在与人交往中/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0。
/礼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0(5 晏子春秋#内篇向下6,也才能在处理家庭人伦关系中做到/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0。(5荀子#大略6)最后才能达到/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0(5左传#隐公十一年6的目标。
可见,一切皆涵界/和0之要义。就个人来说是求人际和谐、家庭和睦,立足人际文明秩序之协调;就国家来看,是求国强国泰,立足于社会大秩序之稳定。
2.结合实际谈谈讲究文明礼仪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
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
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3.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在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礼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礼仪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准则
人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由于他的社会性。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总要介入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涉及的社会关系也是极为广泛、复杂的,其中有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家庭、亲属、师生、朋友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法律、宗教等各种领域。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都必须通过交往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使人们的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讲究礼仪。在目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理相、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决议》),必须时时处处讲究礼仪。从平时的走亲访友、接打 *** ,到参加宴会或舞会,从主持会议、接待来访,到参加商务谈判或外事活动等,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只有讲究礼仪,在社会交往中对人以礼相待,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使彼此的交往产生良好的效果。否则,言语不当,举止失范,失礼于人,使对方厌恶和反感,就必然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甚至带来工作、事业上的损失。例如世界著名的汽车推销商乔·吉拉德,有一次向顾客推销汽车,眼看就要成交了,这时顾客突然谈到自己的儿子,说他儿子棒球打得如何好,昨天得了冠军,他要买辆车送给儿子。年轻的吉拉德当时缺乏经验,一心想着收钱和交钥匙,对顾客谈论自己儿子的事根本没有留意。结果顾客把已快掏出来的钱又塞了回去,一扭头走了。晚上,吉拉德给那位顾客去了 *** ,他说:“我不再向你推销汽车,只是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我今天什么地方得罪你了?”顾客说:“就因为当我说起儿子时,你没好好听,所以我就不买了”。原来顾客激动的事你不关心,他认为你不尊重他的感情,所以使生意落空。这一使年轻的吉拉德终身难忘的教训,生动地说明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仪的重要。
(二)礼仪是塑造社交形象的重要手段
只要与人交往,就有一个以什么形象出现的问题。所谓形象,就是双方在对方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印象。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着装打扮以至气质修养,都是形象的构成要素,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事实说明,形象不好就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与社会的认可。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元代一个叫胡石塘的人应聘入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时,没有发现自己所戴的帽子歪斜着。元世祖问他都学些什么,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元世祖笑着说:“自己的一顶帽子都戴不端正,还能平天下吗?”于是,胡石塘就没有被起用。
在国外,像胡石塘这样由于忽视形象而影响事业发展的人也不乏其例。如美国1960年竞选总统时,尼克松就因带病参加电视辩论时形象不佳而败在肯尼迪的手下。可见人的外表形象在待人处事、交往应酬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讲究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事实说明,整洁大方的个人仪表,得体的言谈,高雅的举止,良好的气质风度,往往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丽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关系,实现社交的目标。
(三)礼仪是促进国际交流与 *** 的有力措施
尊重国际礼仪和交际礼节,尊重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是我国对外活动的一贯做法。它反映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友好 *** 的真诚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国际交往中,除了正规的官方来往之外,民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需要研究涉及礼仪,以便让礼仪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服务,为我国的对外社会、经济和外事工作服务,在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发挥作用。
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既有各国到我国来旅游、访问、学习、工作和经商的,也有我国前往世界各地留学、探亲、访问、考察和经商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保持礼节与礼仪的民族特色,又要吸收外国礼仪中一些好的东西和一系列国际通行惯例,为我所用;既要不断有所创新,又要尊重各国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形成的风俗习惯,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待人接行合乎礼仪,注重礼仪的实效。
4.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礼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国、品德修养。
如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和谐问题很早就受到众多先哲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
比如,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讲“知和曰常”,墨家提倡“非攻”、“兼爱”,法家主张制定和实施法律以维护社会稳定等。这些思想虽然带有历史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
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见利思义,推己及人。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本身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容易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这些都是社会和谐的腐蚀剂和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如何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有效防止市场的负面效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强调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
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矛盾的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不仅保存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物古迹、典章制度中,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绵延相传两千余年,甚至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柔韧度和渗透力。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其他形态如诗词、戏曲、小说、音乐、绘画、建筑、民俗甚至日常语言的渗透和影响无处不在。
一些道德规范、名言警句,在群众中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良好群众基础。
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引导得力、措施得当、运用得法,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修身立德、积极进取,扬善抑恶、提高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5.礼仪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都有哪些
我所知道的:
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往容易成功。
协调的功能 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尊重,友好 *** ,从而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维护的功能 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得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稳定。
教育的功能 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标榜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